- 刘聪;刘波;时向荣;郑渊池;居振宇;
为解决传统固定台座法预制箱涵生产空间占用大、效率低、人工依赖多、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文章结合海太长江隧道预制箱涵的生产需求,提出了一种盾构整体式预制箱涵自动化生产线。结果表明,该生产线由浇筑生产线和蒸汽养护蓬组成,通过形成闭环循环的连续生产模式,解决了传统篷布养护占用空间大、无法流水化作业的问题。同时,该生产线提升了生产安全性和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和资源,具有经济社会效益,为盾构隧道预制箱涵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袁媛;刘杨;张国文;卢聪飞;
文章深入探讨了BIM技术在数字孪生水利中的应用。通过分析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防洪调度、水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BIM技术在实现数字孪生水利中的关键作用,旨在为推动数字孪生水利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26-2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兴超;
为解决传统橡胶坝群防汛和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效率低、看管工作量大、人力资源要求高、调用程序复杂、责任难落实等诸多弊病,文章基于橡胶坝群线性离散式分布特征,研发出橡胶坝群防汛应急物资智能管理系统,对功能架构和智能管理平台进行设计。经评估,该系统能够高效辅助管理防汛和应急物资,减少管理人员配备,降低物资和劳动力消耗,减轻管理工作强度,为实现橡胶坝群防汛和应急物资安全和高效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12期 No.218 29-3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永胜;余军;李毅男;田永生;赵天宇;
为提高大坝智能调度运行能力,实现大坝安全分析诊断、风险预测馈控,提升大坝工程韧性,文章进行多源异构多维多时空全要素数据底板建设,基于“数据-机理”双驱的大坝安全模型、基于大模型的知识库、大坝运行安全“四预”流程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大坝运行安全四预平台总体架构,构建了大坝运行安全四预平台,并在小浪底、三门峡等项目中进行应用。为实现大坝运行全生命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供支撑。
2025年12期 No.218 34-3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威;江岩篪;
文章以落实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为目的,针对河湖监管难题,运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滦河流域潘家口水库开展疑似问题图斑核查。通过水利卫星遥感影像图斑复核技术精准识别“四乱”现象,构建科学监测预警体系,及时遏制“四乱”苗头问题。研究成果为水库生态保护与综合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对推动河湖治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025年12期 No.218 38-4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万景红;张梦如;薛子龙;刘姗姗;黄松;
为了提升淮安抽水一站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实时监测泵机组运行状态,建立了水泵机组数字孪生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数字孪生映射、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和反馈控制等功能,实现可视化展示。在泵机组导叶流道、叶轮与电机壳体、联轴器处安装传感器,监测泵内部流场脉动特性以及泵振动位移情况,并与CFX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对。水泵机组数字孪生平台设置工作参数安全阈值,管理人员能通过系统警报及时发现泵机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2025年12期 No.218 42-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俊杰;
文章以横峰灌区改造项目为依托,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感知技术,构建智慧灌区综合管理平台。通过优化量测水站点布局,建立4G/GPRS通信网络及云平台体系,实现灌区运维精细化管理。应用结果表明:平台使水量调度响应时间缩短40%,巡检效率提升30%,结合太阳能供电与云存储技术降低年运维成本15%,形成的“感知-传输-云控”技术路径为同类灌区升级提供了可复制方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提升作用。
2025年12期 No.218 45-4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林仰纯;唐宏;何宝根;
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存在的数据采集效率低、内外业衔接差、监管难等问题,文章研发了一套智慧化平台以提升勘察效率与质量。通过构建外业数据采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和项目监管系统3个子系统,集成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数据智能化采集、内外业协同化管理与勘察过程透明化监管。在广东省梅州市长潭水库扩容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平台能够提升野外编录与内业数据处理效率,缩短地质勘察工期,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标准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5年12期 No.218 48-5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会平;
为了科学解决宁南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文章对以往水土保持工程治理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以流域为单元整体推进,采取“以坡面截流为核心、沟道防护为主”的治理思路。通过工程实践验证,构建以水平梯田、林草、小型蓄水工程等为核心的截流措施,以及以沟头治理、坡面防护、淤地坝等为主的沟道防护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可显著提升水土保持效能。
2025年12期 No.21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苟艾劼;李家明;郑萍伟;唐恺;
涉藏地区是我国现在及未来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区域内自然和社会条件具有特殊性,做好移民安置规划前期工作能够有效减少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本研究结合笔者参与涉藏地区大型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的实践经验,梳理总结了该区域移民安置规划前期工作的环境特征和措施建议,为参与该区域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前期工作的同仁提供一点有益的启发。
2025年12期 No.218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泽丽;郭惠;王家澎;彭泓伟;
为更加有效管理河湖水域岸线,维护河湖生态健康、保障防洪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文章通过对贵州省重点河湖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存量问题分类整改、完善制度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公众管护意识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贵州乃至其他山区在河湖岸线开发利用管理中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黎新欣;江冬敏;
文章目的在于探索基于风险思维的体系运行管控措施在水利水电工程高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保障工程质量,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明确引入风险思维、水安全措施助力水利工程高质量管理的必要性,梳理常见风险类型,拆解管控体系构建路径,涵盖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环节,分析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最终为明晰水利工程风险点,构建有效管控体系,切实保障工程质量,为水利水电工程高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推动行业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
2025年12期 No.218 67-6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刚;张夏;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园区农村周边化引发的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科学治理农村污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遵义市为例,通过调查污水处理工程规划、污水处理设施性能、运维管护制度和农民主体参与度等内容,对农村污水处理现存问题进行了论证分析。并根据农村污水特征,结合新时期农村污水治理要求,提出合理统筹规划、完善运维设施、健全运营体系和调动村民积极性等针对性对策建议,旨在补全污水处理短板,改善农村水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2025年12期 No.21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惠钰;杨晓芳;
加强水文化建设对于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山东水文化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山东水文化的基本构成和鲜明特点,思考并提出新形势下推动山东水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推动山东水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74-7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安宇翔;邵春芬;纪强;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安全鉴定为例,系统探讨长距离引调水工程通水安全鉴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该工程“长距离、大埋深、高水压、宽扬程”的特点,研究采用资料复核、现场查勘、安全监测数据分析及专家论证等方法,分析在通水安全鉴定过程中面临的工程地质、设计与施工、设备设施、安全监测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水安全鉴定通过对项目建设期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可以发现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通水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工程通水阶段验收提供技术依据。通过明确长距离引调水工程通水安全鉴定的关键问题,可为今后类似工程通水安全鉴定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025年12期 No.218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蔡杰龙;李英才;罗乐;吴润康;蔡灿旭;王建学;
文章以国内大型引调水工程埋管施工为例,阐述其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通过工程实践做法,分析研究管材吊装、沟槽支护与开挖、临边防护、穿越既有设施与坑边堆载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并针对性提出管控措施,包括管材吊装时的吊装设备选型、基坑边缘安全距离、外电线路安全距离等,沟槽支护与开挖时设计与施工安全措施,临边安全防护管控要点,穿越既有设施与坑边堆载安全管控等。研究成果为国内外同类大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2期 No.218 81-8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谈博;曹浩军;南江;元志伟;刘孝国;
近年来,由于水机保护配置不完善、传动试验不规范以及定值管理缺失等原因,水电机组多次发生异常停运事件。文章以技术监督为切入点,阐述标准针对各类型机组水机保护逻辑的基本原则和配置要求,对比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综合给出统一建议。统计某集团规模以上水电厂的所有水机保护逻辑,分析机组LCU和后备保护系统的配置情况,归纳主要问题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隐患排查成果为降低水电机组非停风险提供技术保障。
2025年12期 No.218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红梅;
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针对农村集中供水程度低、供水设施损坏等现实状况,文章以贵州省盘州市丹霞镇为例,简要介绍了农村供水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分析供水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根据现行规范分析了供水工程规模、水源状况和工程设计,并结合供水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探讨了输水管材、调蓄水池、入户管网等工程布置要点,以期实现农村集中供水规模化。相关思路与经验可供类似供水工程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93-95+10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万玉;蒋长明;李芳;吴锦奎;
为评估洮河灌区退水水质状况,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2022年4—9月,在灌区设置11个监测点,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5个水质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发现北涧支渠尾水等3个监测点水质为V类,污染严重。总氮和总磷是主要污染物,过量施肥是水质下降主因。本研究可为洮河灌区退水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12期 No.218 96-9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科明;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是水利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为完善风险排查防范机制,文章阐述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并以水闸工程为切入点分析“六项机制”在沙口分洪闸的应用,总结六个不同层面的处置全流程。重点围绕分洪闸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全过程全链条管理,解析了该机制在风险识别、应急响应决策等重要环节的应用,并对其完善与推广应用进行探讨。可为水利工程风险管控提供经验和思路。
2025年12期 No.218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党文涛;李福强;
以工代赈作为我国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文章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层次分析法和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对水利领域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水利以工代赈项目在增加农民收入、降低贫困发生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升技能培训成效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资金投入水平、劳动力吸纳比例、技能培训覆盖率和新增灌溉面积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区域间比较表明,河西经济基础较好的市州综合得分更高,而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倾向得分匹配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政策在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和减贫方面的积极效应。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水利领域以工代赈实施效果系统评估的不足,也为政策优化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12期 No.218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晓娟;黄锋华;李文慧;韩陆扬;
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文章以广东省为例,归纳总结了河湖管护模式、工作成效,系统分析了河湖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强化河湖长制背景下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护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河湖管护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25年12期 No.218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邹媛媛;侯晓斌;张磊;朱洁;陆立国;
水平定向钻施工技术近年来在宁夏城乡供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但水利部、自治区颁布的水利工程定额成果,均未见相关计价依据,现行其他省份或行业定额,水平定向钻定额未对地质、土壤类型进行划分,且主要以大中型水平定向钻机施工为主,与目前宁夏工程中的技术应用仍有较大差异,不能简单套用,无法满足宁夏地区水平定向钻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鉴于此,本文通过广泛调研和典型观测,获取额定工作量的资源要素消耗量等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最终确定宁夏水平定向钻施工预算定额,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造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12期 No.218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钟洋勇;
文章围绕高水头山区输水工程的管材选型与水力参数优化问题,以典型山区输水工程:石槽坑水库输水工程为例,结合水力计算和经济因素,系统评估了钢管、球墨铸铁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FRPM)及聚乙烯管(PE)等4种主流管材的技术经济特性,最终选择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和PE管的混合方案,以确保工程稳定运行和降低投资成本。结果表明,合理的管材选择和管径设计不仅能满足水力要求,还能优化工程的经济性。本研究为类似工程建立了可推广的设计方法,为山区输水系统的工程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田正东;冯登夷;赵志文;
河道治理工程是提高防洪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的关键路径之一。为保障河道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文章以某河道整治施工项目为例,从组织架构保障、度汛资源保障、防汛物品管理、汛期施工调度、防汛安全巡查5方面系统分析了河道汛期施工的安全度汛保障措施,同时梳理了风险辨识与应急处突对策建议,促进对河道治理工程安全渡汛成体系管理。可为类似河道施工项目安全渡汛提供一定思路。
2025年12期 No.218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姜剑明;王允晟;
为解决旧城引黄灌区现存问题,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文章先阐述其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灌区规模等;再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如工程标准低、设施老化、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进一步探讨灌区在区域农业生产、水资源及生态维护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最后通过供需水平衡分析,明确水资源供需差距,提出灌区改造方案,并详细说明三座渠首闸及渠道改造结构设计,旨在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及科学规划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12期 No.218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佳盛;
为探索珠三角城市覆盖河道治理策略,文章以中山火炬高新区覆盖河道为例,通过源头治理、揭盖还河、生态构建及景观改造等方式对试点河段开展建设并取得良好效果,结合覆盖河道上部空间利用情况,探索覆盖河道治理思路,制定揭盖还河方案,梳理总结珠三角城市覆盖河道治理步骤及经验,为其他城市河道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冰;
为促进广州市南沙区水利工程规范高效建设,基于该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实践,文章系统梳理出影响高效建设的常见问题,如项目报批工作疏漏、设计成果错漏、招标模式滞后于发展要求、造价控制机制僵化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等,并提出了解决对策。通过分析,文章研究成果能够促进广州市南沙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2025年12期 No.218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家伟;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河道面临行洪能力不足、生态功能退化与景观品质低下等多重挑战。文章以清新区大和坑河道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行洪安全与景观协同提升的治理路径。通过生态水利及景观美学理论的综合应用,提出“防洪韧性强化-生态廊道修复-文化景观融合”三位一体治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河道行洪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标准,植被覆盖率提高40%,景观满意度达92%,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与管理范式。
2025年12期 No.218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婕;张玉来;霍璐;石顾澜;
研究以滆湖(宜兴)BC区及荷花圩退圩还湖工程为实证对象,针对湖滨带在高强度农业开发下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创新性提出“生态-水文-经济”三耦合理念的湖滨植被缓冲带建设体系。通过构建“乔-灌-草-挺水-浮叶-沉水”多层级植被配置模式,结合“淹没周期-植被响应”模型,量化划分长期淹没带(3.37~3.90m)、中度淹没带(3.90~4.70m)和短期淹没带(4.70~5.43m),并构建具有生态—经济协同效益的缓冲带结构,形成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的闭环系统,为浅水湖泊生态修复提供可复制范式。
2025年12期 No.218 144-147+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佳纯;钟伟强;左斌斌;
建设幸福河湖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湖治理核心工作。文章以广东省大南河第三批全国幸福河湖试点为例,系统分析大南河流域的建设基础和存在问题,从河湖系统治理、提升管护能力、助力流域区域发展,提出建设思路和主要任务,同时就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文章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能为各地幸福河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2025年12期 No.218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婷;颜映怡;杨少平;胡爱兵;
用户是再生水利用的关键,摸清再生水用户底数、聚焦重点利用领域是开展再生水利用工作的基础。文章通过对深圳市用水大户的用水量及行业分析、走访及问卷调查,确定了再生水利用的主要调查对象并开展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除景观用水外,深圳市可大力推广再生水利用的领域主要包括城市杂用及工业冷却。调查结果确定了深圳市再生水利用的方向及用户范畴,是推进再生水利用工作的重要抓手,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及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153-15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锡博;梁振东;王军;
文章立足于浦北县区域特点,从浦北县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存在问题、水网建设主要任务等层面,研究提出构建“河湖通畅,五江两线,渠库纵横,引提相济”的浦北县水网总体布局。并从防洪安全网、城乡供水网、灌溉排水网、河湖生态保护网、智慧赋能网等角度提出推进浦北县水网建设具体措施,对保障浦北县水安全、强化水资源高效利用、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浦北县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025年12期 No.218 157-160+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惠峰;
为缓解地热型地下水高强度开发引发的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与生态退化问题,以惠州中海汤泉度假村为例,构建“现场测试—数值模拟—管理优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规划取水量将导致水位下降5.6 m、湿地退化20%,并引发氟化物超标与地面沉降风险。优化方案可将水位年均降深压缩至0.27 m,氟化物风险降低60%。研究提出了“取水优化—生态补水—循环利用—智能监测”一体化管理框架,为地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161-164+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晶;许立强;赵三青;郭丽;
针对调水工程中水源区和受水区水质保护利益冲突,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引入惩罚机制,构建博弈模型,并对演化稳定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保护,补偿)策略为实现工程综合效益可持续的唯一稳定方案;增加水源区保护的社会收益分配比例可加速其选择保护策略;对受水区不补偿行为施加惩罚力度可促使其主动补偿;确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能促使双方达成最优策略。研究揭示了惩罚机制对利益主体行为的调控作用,可为调水工程多利益主体共赢模式探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2期 No.218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超然;刁子乘;来傲;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河道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愿望,需加强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工作。文章以宁波市西大河片区为例,针对较差的水质指标,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净化系统,配套引配水设施,利用人工湿地内的基质、植物、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提升河道水环境,可为城市河道水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2025年12期 No.218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林;王福霞;王文娟;
调控保蓄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北方地区农田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利用HYDRUS-2D模型在民勤绿洲红崖山灌区对农田休闲期不同储水灌溉方式下土壤水热变化及冻融循环过程行了研究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冬灌或春灌能补充作物种植后所需水分,冬灌适于3月中下旬播种的作物;春灌适于4月中下旬播种的作物。灌溉处理土壤冻结时间较早且深度较深,冻结和融化用时较长,减低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农田休闲期水热调控措施及适宜储水灌溉制度提供技术指导。
2025年12期 No.218 173-178+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拜真;
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加速使城市内涝加剧,传统灰色雨水排涝设施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文章以岳阳市西瓜山雨水调蓄湿地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灰绿结合雨水排涝设施协同设计理念与方法,涵盖原则、方法、策略及综合效益分析,阐明其在提升防洪能力、改善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为城市雨水排涝设施建设提供实践与理论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明宇;姜哲;刘鑫磊;
压实度是堤防工程施工的核心指标,为提高堤防工程现场压实度质量,研究采用室内击实试验和室外碾压试验,通过收集相关试验数据,运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总结归纳。确定了工程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得到了最大压实效率对应的碾压频率,同时建立了压实度与含水率的回归方程,实现碾压前对压实度的精准预测,为之后大面积填筑碾压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12期 No.218 185-186+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治国;
为提高渠道输水效率及水资源利用水平,以万家寨水控集团某引水渠为例,探究输水参数变化对运行性能的影响。通过实地观测,对比分析量化蒸发与渗漏损失。结果表明,实际输水效率(0.35)显著低于设计值(0.71),主因粗糙系数增大,导致输送能力下降与水量损失加剧。研究强调,输水参数应基于灌区实际运行经验优化,并加强维护管理,以提升输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为水利工程高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12期 No.218 187-189+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汤金云;
研究旨在揭示深厚堆积体原位力学特性与地基承载力的卸荷时效规律。设置0、3、6d 3种卸荷时间条件,通过原位旁压试验与室内三轴试验对比研究,分析力学性能的时间滞后效应。结果表明:原位旁压试验测得的临塑压力随卸荷时间延长呈衰减趋势,但水平应力与旁压模量保持稳定,波动范围小于5%;基于太沙基理论计算的地基承载力较原位实验指标偏低40%,说明取样扰动导致力学弱化;基于旁压试验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不同卸荷时间条件下的地基承载力。研究提出了地基土原位力学特性的评价新方法,为水电站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5年12期 No.218 190-19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冬冬;
快速求解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一直是水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针对狩猎搜索算法(Hunting Search Algorithm, Hus)只能求解单目标最优问题,且收敛速度慢、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引入快速非支配排序、拥挤度及精英策略对其进行了改进,并采用Zitzler-Deb-Thiele(ZDT)测试函数验证了其性能,最后将其应用于邯郸市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邯郸市2030年P=50%情景下供需水量的平衡配置。该改进算法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求解提供了新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193-19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琪;毛兴华;陈澄;束冬;
随着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及流域水情工情变化,黄浦江潮位不断抬升,中上游表现尤为明显。为了得到更符合当前水文情势的潮位设计值,客观评估黄浦江堤防现状,切实提高黄浦江堤防实际防洪(潮)能力,依据黄浦江干流吴淞、黄浦公园、吴泾、米市渡站年最高潮位资料,应用数理统计诊断与实际工况调查分析相结合途径确定潮位系列变异点位置,并采用系列重构还现法对潮位资料系列进行一致性修正,最后通过频率适线分析得到各站最新潮位设计值。该成果可为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堤防工程加高加固、黄浦江下游挡潮闸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重要支撑。
2025年12期 No.218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赵燕芬;
为破解闸控河道水环境管理难题,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解析珠江口典型闸控河道水环境容量动态特征。采用MIKE 21和WASP模型模拟潮汐-径流耦合作用下的污染物迁移过程,建立考虑经济成本与环境效益的双目标优化模型。结果表明:河道水环境容量时空分异显著,丰水期(5—9月)容量达4200kg,是枯水期的2.8倍;大潮期涨潮时段容量较退潮时段提升15%;通过优化闸门调度方案,枯水期水环境容量可提升40%;建立的污染负荷分配模型实现工业、农业、生活源减排量最优配比(4∶3∶3),使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5%。研究成果为潮汐河网区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动态总量控制方法。
2025年12期 No.218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陈超;
为研究寒冷地区隧道围岩在冻结融化过程中的变形及裂缝扩展过程,文章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冻结温度与围岩内部不同位置处冻胀应力的关系,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和最大冻结温度与围岩表面裂缝宽度扩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寒冷地区修建隧道工程时,宜在围岩处施加一定的围岩压力,并适当增加围岩厚度,减小围岩内部由冻结产生的膨胀应力,减小围岩开裂风险。研究结果为寒区隧道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房鑫;
为优化河道堤防岸坡水工混凝土的防渗效能,通过单轴压缩力学测试结合渗透性试验系统评估砂率与碳纤维掺量对材料性能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砂率与混凝土透水性能呈负相关,砂率每提升2%可使渗透系数均值降低24.2%;碳纤维掺量对透水系数的影响表现为线性函数关系,但其对材料强度特性的调控效应更为显著,掺量每增加1%可驱动抗压强度提升9.2%。该定量分析为堤防防渗材料的配合比参数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2025年12期 No.218 2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齐桐;查思慧;
水库大坝突发溃决将给下游带来灾难性影响,科学、高效分析溃坝洪水对下游淹没范围及影响,对工程设计及下游安全至关重要。以正在建设的巴基斯坦Balakot水电站工程为例,基于DAMBRK数学模型计算了溃坝洪水,采用MIKE11模拟溃坝洪水下游演进过程,首次提出将演进成果与GIS技术相结合高效绘制了重点城镇洪水淹没范围图,与常规手段绘制成果相比精度及效率更高。研究成果为编制水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21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艺良;廖文来;吴润康;付传雄;李伟康;
文章以盾构法水工隧洞火灾防控为核心,旨在揭示火灾演化机理并构建主动控灾技术体系。基于数值模拟与三维火灾动力学模型,系统分析温度、能见度、CO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结合事故成因与特征提出“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的主动控灾系统。结果表明:火灾演化呈现“热流积聚、烟气分层、多向蔓延”三阶段特征,主动控灾可实现火情复合式探测、高效协同应急及灭火控烟联动、助逃提升。研究成果推动火灾防控由被动响应向主动干预转型,对盾构防灾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2025年12期 No.218 224-229+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蕊;
摇蚊幼虫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具有较强的存活和繁殖能力,日益引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管理的双重关注。文章基于对摇蚊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对北京城区河道水体的实地采样与分析,发现摇蚊幼虫种群密度与城市水体中生化需氧量(BOD_5)、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提出摇蚊治理应侧重幼虫阶段,立足控制水体有机物积累、恢复水体生态结构、采取生物控制的科学措施,构建系统化的生态防控机制。
2025年12期 No.218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力;戴熙武;曹新;
为解决渐变段抗外压承载力薄弱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以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尾水系统渐变段钢衬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单元法,系统对比分析了增设纵向加劲肋、T型加劲环及焊接锚筋3种典型工程加强措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T型加劲环及焊接锚筋两种方式能显著提升渐变段抗外压承载能力,并提出了相关工程建议。研究成果为渐变段钢衬的优化设计与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12期 No.218 235-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商笑妍;
山洪灾害是威胁山区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摸清山洪灾害隐患数据底板十分必要。文章对安徽省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影响分析方法开展研究,按照前期准备、现场测绘与调查、模型建立、影响分析、成果整理5个关键环节进行,基于调查成果进行雍水影响分析、溃决洪水影响分析、洪水改道及漫溢影响分析。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影响分析成果为提高山洪灾害预测精准度、修订山洪预警阈值、完善平台功能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12期 No.218 239-241+276+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周煜;汪庆发;陈金陵;白少华;
为明确土工膜缺陷位置对大坝安全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别对土工膜缺陷位于坝坡上、中、底部及库盘中间位置时大坝的渗流场及下游坝坡安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缺陷位置越高,坝内渗流场扰动越明显,浸润线抬升越明显。此外,土工膜缺陷位置对下游坝坡安全系数影响显著,其中坝坡上部缺陷(高程1509.5m)导致安全系数降幅最大(3.51%),其次为中部(2.78%)和底部(1.39%),库盘中间位置缺陷影响最小(1.2%)。本研究为土工膜防渗工程的设计与缺陷修复优先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12期 No.218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霍睿;丁龙翔;
为了解决广州市增城区温涌水系洪涝频发问题,文章基于非恒定流试验,创新性的提出了物理-数学模型耦合的方法,依据“系统诊断-模型优化-工程验证”的技术路径,模拟了不同水位条件下河涌水位与分流特征,揭示了上游调蓄薄弱、中游过流卡口、下游排水阻滞等关键问题,对水系防洪排涝能力进行了系统性评估。模拟结果显示:“中疏”措施可降低关键河段水位16%~23%,结合“80+80”泵站组合方案,可显著提升水系行洪能力。通过研究,为南方多雨地区复杂河网治理提供了多尺度协同调控的科学范式,具有工程实践与方法借鉴的双重价值。
2025年12期 No.218 246-24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军琪;侯延福;廉卫平;陈新;李彪;
本文运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矩形渠道冻胀破坏机理,在假设渠基、周围填土及混凝土渠道为各项同性材料的条件基础上,根据能量方程、热应变方程、热传导方程,模拟渠道冻胀特性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发展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冻结时间的增加,渠壁周边温度逐渐降低、冻胀变形逐渐增大,渠壁两侧土体向渠壁侧变形趋势加强,周围土体冻胀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基于渠道变形特性,提出在渠底采用砂砾石换填、增加渠顶横撑、设置聚苯乙烯板保温等防冻胀措施,为寒旱区冻土渠道冻胀破坏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2期 No.218 249-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余梦;
为探究河道疏浚和湖区清淤工程对淮河流域河道行洪过程的影响,以北淝河上段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 21 FM模型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工程实施前后流域在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水位、流速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和湖区清淤工程可显著增加上游河道洪水流速,改善洪水流态,提升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最高洪水位并缩短行洪时间;湖区入口处最高洪水位也有降低,对下游湖区最高洪水位影响不大,可显著降低湖区最大流速,有效提升湖区水资源调蓄能力;同时导致河道主河槽、岸坡及湖区凹岸侧岸坡冲刷加剧,河道及湖区连接段最高洪水位出现时间大幅提前。
2025年12期 No.218 25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平山;吴彬;
文章基于超采区地下水位、气象及遥感数据,采用直线趋势、克里金插值、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奇台县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其响应关系进行探究,为超采区地下水资源治理及管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绝大部分区域为中速下降区。降水量、年均气温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速率分别为-1.09mm/a、0.56℃/a和0.04×10~8m~3/a,主要土地类型为农田和草地。地下水位受气象和人类活动因素共同影响,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田面积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响应关系明显。
2025年12期 No.218 262-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雨佳;
为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的长远影响,文章以河北开滦煤矿矿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为例,分析了矿区植被分布差异及水文动态。结果显示,沉陷区形成的水文梯度主导植被演替:深积水区芦苇占优,浅水区盐生植物随盐度提升更替,过渡带灌草体系受根系竞争与含水率调控;中南疏林及红柳灌丛因沉陷显著受损,北部草甸生态稳定性较高。针对地下水波动诱发的盐渍化、水土流失及植被退化问题,提出煤柱预留减缓沉陷、补植耐盐植被修复积水区、实施封育保育及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协同治理策略。可为矿区生态恢复与灾害防控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2025年12期 No.218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陈中月;
文章针对高落差地形中方形旋转喷头出水均匀度不足的问题,通过轮灌组划分策略优化灌溉均匀性。实验选取60组1102-B型方形旋转喷头,在25m落差缓坡地形中设置对照组(未划分轮灌组)与试验组(两区划分轮灌组、三区划分轮灌组)。结果表明:对照组均匀度CU值为0.83,两区划分轮灌组提升至0.95,三区划分轮灌组达0.99。轮灌组划分可有效控制压力梯度,验证了GB/T 19795.2—2005中关于旋转式喷头水量分布均匀性的理论要求,基于遗传算法建立的轮灌组优化模型具有可行性。结论表明,轮灌组划分越细致,流量均匀度越高;地形落差越小,流量均匀度同步提升,与坡地喷灌系统设计中工作压力优先控制的结论一致。
2025年12期 No.218 271-272+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蕾;
为探明安徽省地下水开采情况时空规律,文章基于2012—2022年安徽省分水源供水情况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Getis-Ord Gi~*冷热区识别以及开采重心识别对本省地下水开采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时空规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地下水开采格局表现出淮北地区高度集中性以及“多的不减少,少的仍减少”的开采规律,结论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合理调控供水时空格局,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25年12期 No.218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汤盛;贾惠艳;祝维辰;耿子晖;黄宇嘉;
道路径流雨水磷污染是引发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而生物滞留池作为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的核心设施,磷去除稳定性不足仍是技术瓶颈。本研究通过解析磷赋存形态与去除机理,系统评估填料改良、结构优化及植物协同强化对磷去除的调控效能。结果表明,磷去除效率受填料吸附容量与渗透性、层级结构及植物根系分泌物等多因素协同控制。该研究成果可为海绵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实践提供技术路径。
2025年12期 No.218 277-280+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晓春;尚润阳;徐凯;白亮亮;于翚;巫纾予;
海河流域是华北重要粮食主产区,其灌溉试验站网建设是推动农业节水增效、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与刚性约束的前提,对维护流域水安全意义重大。文章梳理了站网建设脉络和功能定位,分析其在农业节水、空天地观测体系构建、科研创新转化中的支撑作用;结合多渠道筹资、跨部门协作、科研科普双向驱动等路径,提出科学布局站网、建设共享平台、完善管理机制等可持续发展方向,为推动站网建设提供借鉴。
2025年12期 No.218 28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吴澜;武艳红;吴鹏;
文章旨在探索水工隧洞施工过程中“降碳”技术路径和具体应用。首先概述了水利工程碳排放现状和存在问题,接着深入探讨“降碳”技术的实施路径,从水利工程施工设备和工艺的选择应用,智能自动化和瓦电、风电联锁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对比了不同工艺水工隧洞单位能耗和碳排放量。“降碳”技术不仅有助于降本增效、降碳减排,还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5年12期 No.218 287-289+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都兴洋;钟灿文;
抽蓄电站上水库扩挖库盆会产生大量的全、强风化料,是否将风化料作为筑坝材料及利用在哪些部位是上水库大坝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结合海浪河抽蓄上水库风化料性状,针对风化料筑坝部位、利用方式及坝料填筑要求等问题在大量试验基础上进行研究,成功将上水库开挖的全、强风化料通过混掺方式填筑下游坝壳,并对坝料混惨比例,填筑要求进行了详细论述,是风化料筑坝在抽蓄电站应用的先例。
2025年12期 No.218 290-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薛龙;宁博;
2023年汛期某泵站进水渠道工程方桩挡墙局部倒塌,为了防止险情进一步发展,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方法,深入探究渠道挡墙出险原因,论证主要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并且提出有效处理措施。结果表明,渠道短时间内降排水致使墙后孔隙水压力不能及时消散,汛期降雨使得墙后土体高水位浸泡加之坡顶堆高影响,致使桩墙承受的水平荷载增加;采取新建混凝土重力式挡墙及木桩地基处理加渠底撑梁等处理措施后,滑坡段安全系数均满足要求。本案例对以预应力混凝土桩为支挡结构的渠道工程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2025年12期 No.218 295-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松雪;张建坤;
本文旨在探讨振冲碎石桩在海口市某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区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数据对比,系统评估了振冲碎石桩对地基液化等级、桩间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振冲碎石桩可将液化指数从严重液化降至轻微液化,显著提升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该研究为严重液化地基处理提供了重要参考,验证了振冲碎石桩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
2025年12期 No.218 302-305+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玥;杨俐丽;
为了使三层聚乙烯防腐层在大口径埋地加劲环钢管等异形管件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文章系统研究了热熔三层聚乙烯外防腐层的性能、生产工艺及现场施工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热熔工艺与挤压工艺的技术特性,发现热熔3PE防腐层具有整体性好、界面过渡平稳、焊缝处厚度均匀等显著特点。结合工程实际案例,验证了热熔3PE防腐层在大口径钢管应用中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为大口径埋地加劲环钢管的防腐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306-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翟袁桢;
文章以上海市普陀区雨污混接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详细探讨了管道铺设技术、排水系统分流改造技术和检查井改造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评估,验证了所采用技术在提升排水系统运行效率和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310-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昀;何建新;
受船舶大型化趋势影响,船闸建设基坑尺度不断增大。文章针对船闸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护与监测技术开展分析,以西南某大型船闸基坑开挖为例,详细探讨了基坑开挖的组织方式、支护措施以及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开挖时,采用多级放坡、多种支护方式综合加固边坡,确保边坡稳定。利用立体监测网对基坑边坡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坡顶沉降位移、周边地表沉降、深层土体侧向位移、地下水位和基坑支护受力等。监测结果显示,基坑结构安全稳定,周边环境也未受影响。
2025年12期 No.218 314-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林波;
为全面了解广东省梅州市“6.16”局部特大暴雨洪水及山洪预警处置过程,文章通过对受灾严重区域群众访谈、无人机航拍、建筑物洪痕指认等现场工作,收集灾害发生时间、位置、人员伤亡、预警叫应闭环、人员转移、救援抢险等信息,开展技术复盘分析工作。经分析,受灾区域及上游暴雨强度大,过程总量多,暴雨、洪水重现期均远超200年一遇,但山洪预警处置时间基本都比实际受灾时间提前,为人员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因此,在山洪灾害防御新形势下,不断通过开展场次暴雨洪水技术复盘分析,提升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2025年12期 No.218 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金豹;
文章针对广州市某排涝泵站深基坑工程面临的高地下水位、软弱淤泥层、强渗透性砂层、不规则基岩和溶洞发育等复杂地质条件,分析了稳定性控制、地下水管理和特殊地层处理技术难点,提出分区分层复合支护结构体系、淤泥层专项处理、多级井点降水系统和溶洞探测处理创新方法。实践应用成功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施工难题,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质量,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类似水利工程深基坑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325-327+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荣;
山洪沟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地貌特征,其引发的洪水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以太湖县石堰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为例,根据沟道特性和治理现状,设计了防洪体系不完善段的防洪治理方案,以期为同类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328-33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瑞齐;
为解决浑源县恒山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提升水库综合效益,文章在深入探究恒山水库流域及工程概况、泥沙淤积现状及预测泥沙量的基础上,对水库清淤的必要性进行阐述;进一步对比干场清淤、清淤船清淤及汛期+非汛期组合的干场+清淤船清淤方案,确定最优清淤方案及适于本工程的清淤设备并进行清淤;最后对水库清淤后工程产生的效益进行预估分析,以期为恒山水库清淤工作开展及同类型水库清淤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12期 No.218 333-336+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成伟;
为提升导流围堰在高流速与生态敏感河段的适应能力,本文构建了一种集复合结构、数字化施工与生态协同于一体的新型围堰系统。设计采用砂卵石基座、HDPE土工膜与黏土芯墙的多层复合结构,集成BIM与GNSS等智能技术实现全过程精控施工,并引入生态缓冲带与水质反馈机制。现场实测表明,该系统在4.0m/s流速下剪应力受控、结构稳定,水体透明度与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研究为生态导向型河道导流工程提供了可行路径与示范。
2025年12期 No.218 337-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沛源;刘圻;
为探讨基于多级消浪平台的生态型海堤设计及其与景观融合的实现路径,以珠江街一涌东至八涌东外江堤防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及气象条件,结合200年一遇防洪标准,提出采用子母混合式堤型、多级消浪平台及红树林生态防护的创新设计方案。研究方法包括地基处理优化、堤型断面选择及滨水生态空间规划,利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基、堆载预压技术控制沉降,并结合红树林修复、梯级花海等景观元素。结果表明,该设计有效提升了防洪能力,降低了堤顶高程,优化了生态岸线,满足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为沿海地区生态型海堤设计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南沙新区城市品质提升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实践支持。
2025年12期 No.218 3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维军;张威;刘广;
隧洞工程开挖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如破碎带、裂隙发育带、岩溶等),超前地质预报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TSP长距离预报可宏观把控,GPR地质雷达短距离预报可微观指导。文章通过对某复杂地质条件下输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TSP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预报体系,成功预测掌子面前方破碎带、裂隙发育带,并得到水平钻孔验证。结果表明TSP和地质雷达形成“远-近结合”的预报体系,显著提高地质隐患识别效率,为隧洞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025年12期 No.218 346-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伟昌;杨国宁;王莎莎;
较大深度暗涵工程因结构复杂、工序衔接难度大,一直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关键控制环节。为总结一套有效的较大深度沉井和大直径顶管施工倒虹吸工艺技术,以河北廊坊临空经济区航企运营区暗涵工程为依托,优化沉井下沉工艺、顶管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结果显示:沉井下沉平稳,施工过程无卡点或停工现象,新增经济效益54万元。总结的整套技术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质量,为类似较大深度暗涵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和实践经验。
2025年12期 No.218 351-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文明;
为提升龙平渠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并解决渠系老化问题,文章以节水改造及配套建设为核心,针对渠道渗漏、淤积及设施老化等关键问题,实施清淤疏浚、边坡衬砌、挡墙加固等工程措施,并优化排洪闸与节制闸设计。结果表明:改造后渠道通水能力得到提升,灌溉面积得到有效恢复,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该实践验证了综合改造策略在提升灌区运行效率中的有效性,为南方丘陵地区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路径与管理模式。
2025年12期 No.218 356-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周世杰;
地下水是影响隧洞开挖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以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交通洞为研究背景,针对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发现,三类围岩占隧洞总长的83.5%。隧洞所处全强风化岩体多具中等透水性,且为松散介质孔隙水含水层,隧洞涌(突)水(泥)问题可能性大。经过分析采用全断面开挖法结合防排水施工工艺,对隧洞开挖排水的施工工法和施工关键质量控制进行布置,隧洞实现安全止水开挖,为类似破碎带围岩隧洞安全施工排水止水提供了经验参考。
2025年12期 No.218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