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技术监督

标准化与质量监督

  • 小微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标准化探索

    应晓丽;徐君;秦美峰;

    小微型水利工程规模小、分布广、管理薄弱,质量监督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文章通过对近几年质量监督发现的问题深入探讨,分析总结了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特点,归纳了当前存在的质监事权不明确、质监依据不清晰、质监力量不雄厚等监督难点,提出了梳理质监范围、明确监督重点、提升队伍能力的质量监督标准化的建议与措施,旨在为提升小微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8-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检验检测

  • 排水管网污染扩散浓度预测实验研究

    魏立峰;赖文楠;周蔚然;祖蔚霖;杜振扬;孙巍;

    城市市政排水管网污染种类复杂且繁多,下游污水处理厂无法准确处理激增的污染物。为准确预测污染物流入下游处理厂水体污染浓度,文章提供一种管网扩散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管网主线路及各个直流安装在线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并运用污染扩散算法,建立管网污染扩散模型,以预测不通场景下流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根据实验结果,该模型能以较高的准确度预测污染浓度的变化,为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可靠的方案。

    2025年11期 No.217 11-1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变形测量计算研发与应用

    邱勇;杨明山;

    针对测量机器人厂家位移解算软件的不足,文章研发了变形测量计算模块,并集成到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中。该模块包含水准测量和平面测量计算,提高了变形测量计算智能化水平,值得在大坝安全管理行业内推广使用。

    2025年11期 No.21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跨孔地震波CT技术在水利工程病害探测中的应用

    梁国;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双轮驱动下,运用科学创新方法准确探测并解决造成水安全的溶土洞、管涌等地质病害问题成为关键。文章深研跨孔地震波CT技术,从孔间距、溶土洞尺寸大小、水平间距、垂直间距影响弹性波初至CT反演成果的关键因素出发,开展正反演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探测中,能准确获取地质病害数据并分析造成病害成因,提高水利防灾减灾救灾的保障能力,为类似的水利工程病害探测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年11期 No.217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回填地基检测中的多源融合三维可视化技术

    杨刚;

    针对回填地基压实质量检测中传统方法效率低、破坏性强、成果不直观与地球物理方法多解性突出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天然源面波技术与压实系数检测的多源信息融合三维可视化检测技术。该方法通过天然源面波反演获取地层横波速度,结合传统钻孔取样试验的压实系数,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对回填地基质量的综合检测。工程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成果直观,能够有效评价回填土密实度、均一性及不良地质体分布情况,可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小型碾压式均质土坝除险分析及加固改造监测提升研究

    张焕冲;

    研究旨在解决某小型碾压式均质土坝因老化引发的渗漏、坝坡失稳等安全隐患,并提升其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以满足现代化水利建设需求。通过现场勘察分析水库现状,提出包括坝体防渗加固、坝坡稳定加固、溢洪道及输水涵管修复、完善安全监测系统等除险加固设计方案。采用水泥黏土劈裂灌浆等技术手段,并对水库稳定性进行复核计算。结果表明,加固后水库渗流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有效解决了现存安全隐患,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35-3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型水厂原水管道超深竖井基坑开挖阶段变形监测分析

    陈卫奇;

    以莲花山-芦花坑水厂段原水管道盾构竖井施工监测为研究对象,对竖井基坑监测部位和方法频率进行详细布置,同时对最大变形基坑L3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基坑安全及周边地下管线的施工安全提供数据支持,分析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对建(构)筑物的影响是否超过允许范围,为安全施工提供实时依据。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监测提升试点下土石坝测压管质控体系研究

    张志耀;李昊;李培聪;

    基于广东省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试点中测压管要求,针对小型水库测压管施工存在的质量控制标准缺失、监测数据异常频发等问题,构建系统化质量控制体系。系统分析梅州地区工程地质特征与测压管布设规范,融合现代施工工艺与自动化监测技术,建立涵盖施工过程控制、安装质量监管及数据质量评估的全流程质控体系。通过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测压管监测合格率提升至92.3%,形成测压管标准化施工技术框架,为试点水库建设提供可复用的质量管理范式。

    2025年11期 No.217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密度电法的堤防渗漏动态监测研究

    申斌;高江林;邹晨阳;邱峰;蔡园秋;李佳豪;

    研究旨在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堤防渗漏进行动态监测,提高堤防隐患探测精度。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时间节点下堤防渗漏的电阻率变化,为后续的高密度电法反演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等比列构建堤防模型,通过在模型中引入人工渗漏,监测其对电场分布及电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渗漏的存在显著改变了堤防的电阻率特征,且不同时间点的反演结果能够清晰反映渗漏的动态变化。这一方法不仅提高了对渗漏情况的检测能力,还为实时监测和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5年11期 No.217 46-5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化

  • 农村智慧供水系统构建与实施研究

    魏春霞;

    为应对农村供水系统普遍存在的水质监测不足、管网漏损率高及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以辽宁省盘山县为对象,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供水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县级监管平台-镇级管理中心-供水工程单元”三级智能监控体系,集成GIS地理信息、智能传感、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水源水质实时监测、管网漏损精准定位、水费收缴智能化等功能。结果表明,系统使管网漏损率从15%降至7.5%,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8%,管理效率提高60%,用户线上缴费占比达70%。该研究为农村供水系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路径与实践参考,对提升供水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及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5年11期 No.217 51-5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信息化技术赋能智慧灌区建设路径探讨

    范颜军;陈小丽;庄旭东;孙浩;张海明;

    智慧灌区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新路径,将有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信息化技术是推动智慧灌区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以宿迁市灌区为例,介绍了宿迁市灌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灌区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宿迁市通过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农业水价改革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生态灌溉区建设等措施,将信息化技术赋能智慧灌区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智慧灌区建设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54-5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山洪灾害全过程防范智能匹配平台设计与研究

    商笑妍;

    针对当前山洪灾害防御手段智能匹配准确度不高、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文章采用一级部署、多级应用模式,构建面向全类型山洪灾害全过程防范技术装备匹配平台,同时建立山洪灾害防治知识库,涵盖区域划分、来源解析、监测感知、场景推演、山洪防控全链条的知识图谱,从而实现针对不同分区与类别的山洪灾害智能匹配相应防控策略,为提升山洪灾害防御智能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11期 No.217 57-6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遥感数据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高娟;

    为实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方法。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采集水土遥感影像,结合地形校正模型和滤波算法处理影像数据,提取土壤可侵蚀因子、坡度因子和植被覆盖监测因子,计算水土保持系数以评估水土保持等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高程数据采集误差低于10cm,能有效监测不同区域的水土保持状态。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1期 No.217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水电站智能知识库建设研究与应用

    吕国涛;刘唯;顾和鹏;王思良;

    针对某水电站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数据孤岛、数据价值挖掘不充分、智能化应用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工程应用为导向,运用大数据模型、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一套全面、精准、动态更新的水电站智能知识库系统。该系统通过构建智能问答、决策支持等模块,辅助技术人员快速定位问题,优化决策流程,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水电站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后,文章对关键技术和应用体系进行总结,为水电站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66-6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钻孔全景数字成像在岩溶地区探测中的应用分析

    李维军;张威;杨刚;刘广;乐彪;

    岩溶地区地质隐蔽性强,传统勘察方法难以满足重大工程安全需求,钻孔全景数字成像技术在岩溶地区勘察中主要用于精准识别地下岩溶发育特征。通过集成全景摄像与图像处理技术,对钻孔壁进行360°连续成像,结合岩体产状解译算法,可清晰呈现溶洞、裂隙及充填物等地质结构的空间分布。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定量分析裂隙开度、倾向等参数,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岩溶区水利工程选址、库区勘察提供资料,对保障重大工程安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025年11期 No.217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设与管理

  • 西宁市节水问题探讨

    安婷;

    文章分析了西宁市节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状节水水平与节水潜力,确定了节水目标与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节水指标的合理性。研究成果为西宁市的进一步节水工作奠定了基础,是今后一定时期内西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2025年11期 No.217 74-7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效益分析的合流制排水系统防倒灌设施建议

    伍峥;胡和平;刘雨琪;陆文林;马卓荦;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降低污水管网水位,提高污水处理效能,某市将53个拍门改造为闸门。闸门日常关闭,雨天路面积水时,开启闸门排水,保障水安全;雨后路面不再积水时,关闭闸门,保护水环境。项目实施后,污水处理厂进水BOD_5浓度由79mg/L提高到93mg/L,管网水位由0.42m降低到0.23m,BOD_5去除成本由1.35万元/t降低到1.15万元/t,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仅为0.9a。防倒灌设施是重要的排水设施,拍门应用于合流制排水系统防倒灌,缺少规范支撑,建议慎重使用。

    2025年11期 No.217 92-9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湖北省平原风电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

    刘艳改;程艳辉;王诗莹;张德谦;

    为了研究湖北省平原风电水土流失特征,文章选取湖北省内5个典型平原风电工程作为研究目标,整理分析各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监测、验收等资料,结合现场调研,探讨湖北平原风电项目建设特点,定量研究平原风电工程占地、土石方、水土流失强度、土壤流失量等水土流失特征,得出平原风电重点防治区域为道路区和风机区,并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建议,为平原风电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和参照。

    2025年11期 No.217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圩新区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王德维;王震;苏洋;张曼;

    文章旨在研究徐圩新区水资源管理经验。通过分析其水资源管理现状,包括区域概况、水资源条件和用水水平评价等方面,进而阐述其在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实践中的创新举措。结果表明徐圩新区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其构建的全要素、全流程、全覆盖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源地保护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方面形成了可推广的经验,对其他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25年11期 No.217 101-10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莞市水务工程建设风险管控机制研究

    罗科明;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水务工程风险防控需求,构建了适用于东莞市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体系。基于风险理论对水利工程风险源进行分类和识别,重点从人员、机械、材料、环境、施工工艺5个维度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并制定全过程管控框架。研究表明,通过建立风险识别评估体系、运用科学决策工具和多方协同管理机制,可有效提升建设安全性。研究提出的系统化管理方案,为东莞市水利工程风险防控提供了实施路径,同时为同类城市水务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106-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预测方法研究

    李勇;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受不确定因素影响,造价预测准确度低,为此提出面向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前期决策、设计参数与材料,选取24个关键预测指标,并用指标离散度量化处理。通过正态性隶属度函数和海明距离确定指标影响程度,将指标转为时间序列并提取残差序列,构建预测模型,输入指标值获得预测结果。实例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能够为相关工程项目造价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南京市赭山头水库管理和保护规划分析

    陈青青;徐敏;张飞;杨勇;陈宇清;

    文章以南京市赭山头水库为例,从水库工程安全、水库水资源利用、水库生态环境、水库空间管控、水库开发利用管理、管理组织体系及管理能力等方面对水库现状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水库管理和保护意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赭山头水库管理和保护体系。为保障水库长治久安,推进水库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水库管理和保护规划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11期 No.217 117-119+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九江海绵城市低碳韧性建设实践和探析

    蔡正君;江东桂;

    随着国家对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方向也在不断深化。九江作为国家“十四五”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结合其独特的“南方、沿江、多雨、多山水”城市特征,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实践,总结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指标体系和技术路线,创新提出“小净中滞大排”“超标急排”以及提升海绵设施碳汇效益的核心建设策略,旨在为类似城市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典型水利工程成本高精度估算研究

    易嘉伟;

    为能够实现复杂环境影响下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高精度估算,文章以渠道、水闸、泵站3种水利工程为例,采用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CN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深度网络模型(BiGRU)构建组合深度学习模型(MB),基于捕鱼优化算法(CFOA)和鹦鹉优化算法(PO)构建了优化组合深度学习模型CFMB和POMB,并验证了模型精度。结果表明:CFOA算法在所有优化算法中表现出的收敛速度较快、寻优能力较强,同时CFMB模型在所有模型中的估算精度最高。

    2025年11期 No.217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初步构建与实践

    李晨;孙远莹;刘国胜;

    为加快推进“四全”管理、完善“四制(治)”体系、强化“四预”措施、加强“四管”工作,文章梳理了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核心要义的内涵和管理体系架构,总结了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构建成效与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化矩阵构建的关键环节与实施路径,针对目前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构建问题,提出了改进方向和保障措施,为提升水库运行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基本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132-134+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龙江寺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建设成效探讨

    王燕;谢兆楠;徐敬华;唐春燕;黄佳婷;

    文章以龙江寺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估其建设成效,为类似地区小流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文章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采用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对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整治。研究证实,综合治理模式有效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为南方丘陵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式。

    2025年11期 No.217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究

  • 浅埋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变形演化与应力计算分析

    郭俊利;赵川;姜国新;黄盛俊;崔同璞;麻泽龙;庄春义;张鑫;

    为研究覆埋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Basalt fiber composite pipe,BFCP)力学响应特征,以观音坝泵站工程为例,通过构建BFCP管道数值模型,分析环向刚度模量(S_p)与覆土变形模量(E_d)对管道变形与应力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管道变形与S_p和E_d呈负相关,软土中提高管道S_p可降低变形量; S_p增加可提升管道弯矩,而E_d增加会降低弯矩,对轴力与剪力影响不大;数值模拟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对后期BFCP管道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11期 No.217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磨刀门水道2011—2023年度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彭靖;

    为研究磨刀门水道水质情况和变化趋势,基于2011—2023年磨刀门水道3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污染指数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氮、总磷、氯化物、硫酸盐等4个水质指标有超标风险;氨氮、总磷污染指数时空差异较大,氯化物和硫酸盐污染指数变化与咸潮上溯相关;氨氮和总磷浓度均呈高度显著下降趋势,氯化物和硫酸盐则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157-160+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州河口浮体泵站运动模型试验研究

    许朴;顾钰颖;胡世良;

    苏州河口浮体泵站采用浮体一字门形式,方案为国内首创,因此需进行泵站沉浮和启闭等运动模型试验以验证其可行性。通过构建1∶15的正态物理模型,研究了泵站在沉浮和启闭过程中的运行姿态。结果表明,在泵站沉浮和启闭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纵横倾角,但整体运行姿态平稳,无流的状态下下沉最大的撞击力为963.0kN;泵站吃水水深越大,侧推槽道桨所需功率越大,选择泵站合适的吃水状态,可优化侧推槽道桨选型。文章的研究结果为苏州河口浮体泵站的建设与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2025年11期 No.217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潦河中小河流站预警水位分析探讨

    戈晓斌;王会;谢文鑫;易珍;周锦鹏;易袁姝楠;

    中小河流预警水位是防汛部门拟定的需要处于防守戒备状态的水位,预警指标的制定对于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警能力和为防洪指挥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潦河流域洪水特性,分别采用河道上、下游水位相关法和水文比拟法分析确定了罗市水位站预警水位值,并进行了合理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拟定的预警水位是合理的,可以充分保障河道上、下游的防洪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同类中小河流预警水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灌区工程设计关键技术与常见问题分析

    侯海红;

    灌区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效益与运行安全。文章基于国家"两重"项目背景下灌区工程建设需求,从工程选址选线、输水方式与建筑物型式、工程总布置、水头分配与水面线计算、主要建筑物设计等关键环节展开分析,系统梳理了灌区工程设计的核心技术与常见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方法与技术改进建议。研究表明,通过科学比选与综合论证,可显著提升灌区工程设计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地下水中菌落总数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分析

    李荧荧;

    为提高地下水中菌落总数检测精度,分别对比平皿计数法、酶底物法及EasyDisc法的检测结果,分析各方法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实验采用标准菌株和实际地下水样本,进行重复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方法在检测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平皿计数法和酶底物法相比于EasyDisc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为地下水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桥闸站渗流险情成因分析

    殷学成;魏宗孝;

    基于富阳区环桥排涝闸站渗流险情,文章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不同工况下粉细砂闸基渗流稳定和水闸绕渗等,同时结合工程外观检查、闸室高程测量、地质勘探及无损检测等现状调查分析,闸站底板基础脱空、有效渗径减小,止水失效,闸基粉砂土液化等是本次渗流险情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排涝闸站渗流险情诊断与防治、结构安全评估及加固设计等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辽河干流滩区生态封育生态效益评估

    宋影;马明超;

    为科学评估辽河干流滩区生态封育工程实施成效,文章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水陆统筹理念,构建包含水质达标率、植被覆盖度、碳汇量等8项指标的评估体系,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综合赋权。结果显示,2010—2023年生态效益评分从0.26(Ⅳ级)升至0.76(Ⅱ级)。研究表明,生态封育通过恢复河道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流域生态质量,建立的评估体系可为滩区生态管理提供量化依据,研究成果对"美丽辽宁"建设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2025年11期 No.217 185-187+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水位影响下基坑变形及稳定响应研究

    陈飞敏;

    为掌握水位变化对临河基坑稳定及变形特性的影响,文章依托某临河深基坑项目,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地下水位对深基坑变形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完成后,地连墙的侧向位移、坑外地表沉降、坑底隆起量与地下水位埋深成反比,坑壁临空面安全系数与地下水位埋深成正比,洪水位工况下,基坑开挖完成后的地连墙侧向变形、地表沉降、坑底隆起量分别为37.44、28.63、32.56mm,安全系数1.38,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以期为现场施工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临汾市用水结构演变规律分析

    李丽娟;

    为研究临汾市用水结构演变规律,利用区位熵和洛伦兹曲线等理论,对全市17县(市、区)连续14年不同取水用途及不同水源类型的用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市用水总量较稳定,维持在8亿m~3内。农业用水占比最大,空间分布均衡程度较高;生态用水空间分布均衡度较不高,且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地表水利用量大于地下水和非常规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空间分布均衡度远高于非常规水。研究成果为提高区域用水效率、改善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11期 No.217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综合水质标识法在锦凌水库季节性污染评估中的应用

    孙阳;

    为提高水库不同季节污染评估准确度,采用综合水质识别指数,对锦凌水库不同季节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评估,并对季节污染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锦凌水库污染程度季节丰枯变化十分明显,富营养化指数在丰水期超标概率较高,工业和居民生活废水排放是其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水库供水水质具有参考价值。

    2025年11期 No.217 198-20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降雨诱发变质岩地层深层滑坡形成演化机理研究

    胡小庆;夏文畅;关义涛;宫殿;

    变质岩地层岩体成分复杂,滑坡变形模式常表现为多层次滑移。以竹溪县牧羊沟深层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滑坡的地面调查、变形历史追溯、监测以及钻探等手段查明了滑坡变形主要影响因素为降雨、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及人类工程活动。利用Geo Studio模拟降雨工况下渗流及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滑坡渗流使坡脚最先达到饱和,滑坡整体沿深部软弱夹层发生滑移错动,伴随有局部发育浅层蠕滑。研究成果为类似变质岩地层滑坡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1期 No.217 205-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软土地区公路路基沉降变形及预测分析

    瞿生军;韩昭玉;史冠宇;张玉婷;

    路基沉降预测一直是软土地区公路工程的难点。为此,文章依托软土公路工程,通过现场监测分析路基沉降规律。利用双曲线法预测了施工期路基沉降变形,并分析了时间因素对路基沉降预测结果的影响。采用数值手段将沉降模拟值、实测值和预测值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双曲线法选择合适的初始时间能有效提升沉降预测结果;数值模拟法计算出的路基沉降比实测值大,且模拟值的误差比预测值的误差大;双曲线法和数值模拟法更适用于塑料排水板处理后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

    2025年11期 No.217 211-21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水位变化和水力侵蚀的河岸稳定性综合评价

    宋悦豪;

    文章旨在揭示苏州市吴江区大德塘治理工程中河岸稳定性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阐明水位变化对悬臂式崩岸的作用机制。通过监测与模拟,分析悬臂崩岸形态、条件及其与侵蚀关系,并对比3种土壤稳定性。研究发现,崩岸形状和程度受土壤性质和水位波动共同影响。水位稳定时,高抗力河岸易受更大侵蚀;水位上升时,低粘聚力河岸更易广泛且早期受损。崩岸形式还受水位上升速率影响。治理工程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科学措施增强河岸抗侵蚀能力和稳定性。

    2025年11期 No.217 22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考虑裂隙影响的河道堤防随机渗流分析

    胡彬;

    为探究裂隙对河道堤防渗流安全的影响机制,文章基于裂隙模拟-Voronoi图法,结合二维和三维随机渗流耦合分析,以黄沙河堤防整治工程为例,构建非均质渗流随机模型,研究裂隙深度对渗流控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深度超过2m时,渗透坡降和渗流量显著增加,粘土-中砂界面水力梯度激增,形成渗流通道效应;二维与三维模型结果一致,验证了Voronoi图法的可行性。研究为裂隙性堤防渗流风险评估及加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11期 No.217 228-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防洪影响补救措施分析

    程宇;马雨衍;石蓝星;王苏;

    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位于长江南京段八卦洲洲头右缘下游,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文章通过研究过江通道施工对堤防及岸坡造成的防洪影响,分析工程防洪影响补救措施方案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调整后补救措施,提出过江通道防洪影响补救措施实施经验与建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过江通道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234-236+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值模拟的河南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渗流分析与渗漏评价

    尚柯;黄智国;陈浩楠;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地质勘察资料与水文地质参数,构建了概化水文地质模型。通过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模拟了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在蓄水后的天然工况及采用各类防渗措施后的防渗工况。结果表明:库区采用全库沥青混凝土防渗后,能更有效地减少渗漏量。

    2025年11期 No.217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凌河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石大永;

    为分析大凌河流域水沙变化成因,基于流域内4个主要控制站实测水沙数据,采用趋势检验和成因分析方法对流域近67a水沙演变特征及成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站年径流递减率在71.38%~80.99%之间,年输沙量递减率均在90%以上,且从上游到下游,水沙递减率呈递增变化;相比于基准期(1979年以前),变化期(1980—2023年)人类活动和降水影响贡献率分别为75%和25%,大规模水保措施是水沙锐减主因。

    2025年11期 No.217 24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贝叶斯优化CNN-BiLSTM模型的淠河流域水质预测方法研究

    卓小龙;邵继;

    作为六安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淠河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主要的用水资源。为了深入分析水质状况,提升该流域水质预测的准确性,构建基于贝叶斯优化的CNN-BiLSTM水质预测模型。融合卷积神经网络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提取水质数据中深层和双向水质变化特征;采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对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相较于基准模型,RMSE降低了平均2.2%、R~2提升了平均3.4%,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可为淠河水质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5年11期 No.217 248-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嵌入通断式CFRP筋加固粘结滑移关系研究

    刘金喜;

    为提高结构加固效果,保障结构安全,对采用嵌入通孔(ETS)技术的喷涂砂层CFRP筋和钢筋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直接拉拔测试,比较2种类型的加固材料的局部粘结与滑移规律。结果表明:CFRP-混凝土连接的失效由CFRP棒上的砂涂层脱落造成,钢-混凝土连接的失效由钢筋和粘合胶之间的滑动造成;在50、70、90℃下,粘接强度分别为环境温度下平均粘接强度的26%、12%、6%。研究结果为工程结构加固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258-260+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工程实践

  • 基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软土地基应用效果分析

    孙国昌;王建成;明艳;潘荣生;张怀俊;

    为解决沿海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与沉降控制难题,文章采用智能加压固结仪开展原状软土加固试验,设计了4种软基处理方案对比其竖向位移、超静孔压及排水量变化规律;结合某水闸工程,系统总结施工流程、控制参数及监测要点。研究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竖向位移控制、超静孔压消散速率及排水量调控方面显著优于传统堆载法,工程实测固结度达0.874,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26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海港码头混凝土耐久性可变模糊集聚类法评价

    朱红军;臧德记;朱维;刘华强;

    根据海港码头混凝土构件安全检测数据,并考虑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诸多因素,利用可变模糊集聚类循环迭代理论,建立海港码头水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级的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考虑了指标权重对聚类分析的影响,提出了计算指标权重的公式。通过工程实例的对比评价分析,认为这种基于可变模糊集的聚类迭代模型能够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等级评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评价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26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米田水库砂泥岩堆石料设计研究与实践

    杨涛;

    小米田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堆石料选用水库内的砂泥岩软岩互层料,料源强度低、细颗粒偏多,对大坝安全不利。为确定大坝砂泥岩堆石料的设计施工技术参数,通过理论设计,以现场生产性碾压试验为依据,采用邓肯张E-B模型和“南水”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为方法,对小米田水库大坝全断面软岩堆石料进行了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弱风化砂泥岩混合料(泥岩含量不超过10%)通过合理碾压作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支撑体是安全可靠的,大坝沉降量也在可控范围内,但需要对边坡稳定加以重视,以保证工程安全。

    2025年11期 No.217 269-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模式与适用性技术研究

    何香建;刘珊;邓仁贵;宋文杰;石锦;

    我国中小河流分布面广量大,经过多年治理,仍存在治理不系统、不平衡等问题。文章依据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了基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综合治理模式及适用性技术。并以湖南省郴州市西河为案例,介绍了文章提出的山丘区河流水安全保障模式+水系连通模式+水环境集中处理模式+依托水利风景的水文化自然承载模式在该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274-276+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Youngs-VOF法在浅水问题中的应用

    赵东淼;刘琦;陈剑;刘易;周洋;

    涌潮、溃坝波、浅水波等浅水运动问题自由面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影响堤坝、水库、码头等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管。为了解浅水问题的自由面及流速、压强沿水深的分布特性,文章以精度较高的ELVIRA自由面斜率确立方法取代Youngs-VOF法中的自由面法向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Youngs-VOF法的垂向二维浅水运动模型。采用溃坝波、混合流、孤立波爬坡等问题验证了模型自由面非线性的处理能力,该浅水模型可用于模拟浅水的流动特性、分析浅水运动对水利工程的作用。

    2025年11期 No.217 277-28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胜利水库大坝渗漏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

    郭放;

    渗漏问题是导致大坝失事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胜利水库大坝出现的渗漏问题,结合实地勘测资料,进行渗流反演分析,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渗压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坝基防渗处理是水库防渗的重点环节。在此基础上,依据大坝防渗处理的原则,提出了4种不同的防渗处理方案。经过综合评估,最终选择了多头小直径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处理方案,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282-284+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闸不对称泄水条件下消能设施优化

    陈辉;

    为解决单侧闸孔重建的水闸枯水期小开度泄水时优先使用重建闸孔,无法做到对称开闸,同时水闸上下游水头差大,闸下出现二次水跃和偏流等问题,以安徽濉溪南坪节制闸加固工程为例,采用水工模型试验对单侧闸孔泄水时水闸下游水跃及流速分布进行研究,提出辅助消力池措施,有效促进下游水流掺混,减小下游流速和偏流范围。辅助消力池可在投资增量较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消能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消能设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285-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河下游堤防生态护坡措施试验与效果评价

    任现明;吕玉宏;

    黄河下游堤防安全关系国家防洪大局,传统硬质护坡措施虽抗冲刷能力强但生态效益差。针对此问题,在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段开展生态护坡措施试验研究,综合治理长度12.6km。试验对比4种生态护坡技术,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不同河段特性适宜采用不同生态护坡措施,高流速冲刷段宜采用植生混凝土框格,中等水流条件下自锁式生态砌块效果较佳,格宾石笼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差区域,植被纤维毯适合水流平缓区域。

    2025年11期 No.217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淞江河段防洪现状及治理对策探究

    汤磊;

    针对我国东部极端气候和台风等不利气象影响下,河流洪水多发频发,洪涝致灾损失严重,河道防洪治理尚无系统分析,治理措施与实际状况的匹配度不高,防洪治理效果不佳的情况,文章以吴淞江江苏境某河段为例,在分析河段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岸坡防护、跨河桥梁整治、河道综合管控3方面探讨治理对策措施。河道护岸采用生态砼预制块护坡结构型式,桥梁采用钢筋砼预制空心板桥。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治理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29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城市应急增氧技术和设备比较研究

    黄文博;

    为快速消除合流制泵站雨天“放江”对城市河道水质的突发性、阶段性影响,文章采用现场试验研究了微纳米曝气、微纳米+旋流推流、振荡射流+旋流推流3种曝气工艺,在纯氧和空气源2种曝气模式下,对河道水体DO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纯氧模式下,微纳米+旋流推流增氧最为快速,能将河水的DO浓度从1mg/L以下迅速提高到9mg/L以上;空气源模式下,振荡射流+旋流推流工艺最为高效,一定范围内,稳定提高河道溶氧,特别是下层水体溶氧提升较快,适合于阶段性缺氧河道持续增氧。

    2025年11期 No.217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温潮减河工程杂填土基础处理和处置方案分析研究

    胡超;张胜勇;高宁;李海斌;

    文章以温潮减河工程为背景,针对堤防安全涉及的杂填土基础处理问题,提出了换填法处理方案,并对置换出的杂填土处置进行了研究。通过技术、经济、工期等多方面比选,确定了“现场筛分、破碎+堆山造景”为最优处置方案。该方案不仅减少了渣土运输和消纳成本,还实现了杂填土的就地资源化利用,符合现行环保政策和法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且对环境影响较小,具有显著的工程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302-306+325+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杂环境干渠隧洞群开挖及其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张祖远;

    复杂环境下隧洞群开挖施工是干渠工程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大坳灌区干渠工程为例,梳理了隧洞群面临复杂环境的开挖关键技术,同时基于OODA循环理论构建了一种机动应对施工风险的处置模式。结果表明,隧洞掘进过程中动态调整爆破与机械开挖、动态调整爆破掘进进尺、动态调整机械破岩方式可实现安全高效掘进;将动态施工风险通过观察、判断、决策、执行4个阶段循环处置,能够实现风险及时监测与动态控制。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11期 No.217 307-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工建筑的美学实践研究

    何晶晶;王亚东;

    水利工程既是守护民生安全的基石,也是雕琢山河的立体画卷。这类基础设施在防洪灌溉的同时,更以独特的建筑美学重塑着人类与自然的对话方式。文章通过对水工建筑美学设计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美学设计的原则,并通过对出山店水库电站厂房建筑方案设计过程进行回顾与梳理,表达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这一特定领域建筑类型美学设计的思考和探索,为未来水利建筑的艺术化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思维路径。

    2025年11期 No.217 31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回填灌浆技术的输水涵洞工程施工实践

    王松;

    为解决小型水库输水涵洞长期运行中的渗漏、破损等病害问题,工程采用新建输水隧洞与原涵洞封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新建输水隧洞采用水平定向钻进工艺,配合数字化监测系统确保钻进精度;原涵洞采用分序灌浆技术处理周边土体空洞,并结合智能化多点压力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灌浆。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能有效解决涵洞渗漏问题,确保水库安全运行。施工质量检测显示新建隧洞轨迹最大偏差42mm,灌浆体充填率93%,满足设计要求。工程实践对解决同类小型水库输水涵洞病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年11期 No.217 317-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优化组合模型在供水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闫勃杉;

    为提高供水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测可靠性,构建了灰色理论与BP神经网络的多模态融合预测模型,并引入马尔科夫链对模型残差序列实施动态修正。此外采用SMA算法对组合模型权重参数实施全局优化,以辽宁白石水库和阎王鼻子水库为研究对象,同步对比5类模型模拟精度。结果表明:相比于优化前,经参数优化的修正组合模型在均方根误差(RMSE)递减幅度达34%~42%。该成果可为供水水库来水量预测提供具有显著泛化能力计算范式。

    2025年11期 No.217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速水流条件下泄洪洞掺气设施优化试验研究

    王永起;刘朋文;余小明;

    高速水流条件下泄洪洞易遭受空蚀破坏,优化研究掺气设施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对某水电站泄洪洞高速水流流态、水面线、流速及压强分布等水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计算分析校核、设计工况下沿程水流空化数,经过不同掺气槽坎组合比选,确定了掺气设施的合理位置和体型。优化设计后,各运行工况下泄洪洞内水流平顺,掺气设施对水流扰动均不明显,掺气空腔稳定、无积水,掺气减蚀效果理想,为开展泄洪洞掺气设施优化研究提供了指导方法和试验依据。

    2025年11期 No.217 326-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铁正上方实地开河对隧道盾构变形影响分析

    颜磊;

    文章以上海某地铁正上方垂直相交的实地开河工程为背景,采用Phase2有限元软件对基坑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三轴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及钢筋混凝土抗浮底板的组合方案(“门式盖板加固保护”),分析了不同施工工况下对地铁结构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保护措施在淤泥质土等不良地质条件下,能够有效控制已建地铁隧道的变形,满足结构安全控制指标要求,验证了方案对地铁隧道变形控制及保护的可行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2025年11期 No.217 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寒地区坝防冻保温层设计与冰拔破坏防护技术研究

    杨博文;

    为提升高寒地区水电站工程的运行性能,防护大坝免受冰拔破坏。文章以新疆喀腊塑克水利枢纽工程为对象,设计水坝防冻保温层,剖析水坝冰拔破坏影响因素,提出避免冰拔破坏的防护技术。结果显示,JR基聚合材料抗冻拔技术展现出良好稳定性,浮式空气扰流组合式防冰系统设计保温层,提升了水利工程保温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同类高寒地区水坝抗冻拔处理工程提供宝贵实践范例。

    2025年11期 No.217 348-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昌扬子洲段赣江生态护岸结构选型

    杨振;

    为探讨洲岛段江河治理以及岸线堤防选型,以南昌扬子洲段赣江为例,基于赣江河道现状以及扬子州岛岸线堤防选型,重点从施工技术、施工条件、实施效果、工程费用4个方面,对重力式、桩板式、板桩式、悬臂式、自嵌式结构这几种护岸结构加以对比研究,确定选择最适宜的桩板式护岸。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江中洲岛的岸线堤防建设提供借鉴。

    2025年11期 No.217 35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